浙江在线6月10日讯 “不要拍我哦,今天没穿旗袍啦。” 90后厂长包蕾妍侧过身子,不太好意思入镜,让出更多空间给自家的百年老店。 如果你是钱报的铁粉,每年到了六月,可能会记挂起这家店来。 杭州利民中式服装厂,今年已经122岁,是一家我国历史上完整保留至今,从未间断过的中式服装生产老字号,拥有陈香梅、马季、姚明等一系列名人顾客,曾为国家领导人设计制作礼服及博鳌会议中华衫,还拥有一项国家级非遗技艺——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。 从2010年起,每到我国的文化遗产日——6月的第二个周六,钱报记者就会去“振兴祥”(注: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,2011年入选国家非遗名录,成为服装厂的商标)看看这一年的变化。 老字号里老物件 越来越像博物馆 今年,是钱报记者连续第十次探访这家中式服装厂。 探访记者换了好几拨,地址换了好几次——厂房从解放路搬到江城路,又搬到导航都导不到的五堡,后来又搬到德胜,然后又杀回市中心,回到杭州人的生活中,开了新门店。可以说,我们见证了这家厂的酸甜苦辣,起起伏伏。 但是,它一直开着,一直都在,最近几年越开越好。 前七次“约会”,见的都是“振兴祥”第六代传人,老厂长包文其。 2017年开始,老包退休,女儿小包接班,成为第七代传人。 “今年工厂又搬了,原来的厂房拆迁,我们现在搬到经纬产业创意园了。”小包厂长接手没两年,就经历了两次工厂大搬迁,有些哭笑不得,“要再拆我也没办法了。” 其实,这几年最大的变化,或者说转折点,是2015年,老包冒险回到市中心开了新门店,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市青年路20号,以前就是利民的老店,老杭州经常来这里定做丝绵袄布衫儿,四五百块一件,宽松好穿。 后来,老包把店重装,服装也换成了主打的旗袍,目的,就是要打破过去维持的状态。 今年再去店里,发现店铺布置有些不一样了,以为走进了一家丝绸博物馆。 一块水墨画屏风前,立着三位穿着高定旗袍的“模特”。展柜是新增的,放的是老底子用的工具,像顶针、皮刀、曲线板。柜子里一块三角形的“黑铁”,叫火熨斗,跟它配套的是一块长条形的“手臂熨垫”,长衫、旗袍的袖子可以穿过去,套在上面熨烫。 人家开店,衣服越来越多,但小包开店,展柜越来越多。 其实,这是爸爸多年来的一个愿望,要开一家服装博物馆,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。如今,这些只看不卖的“老古董”成了“振兴祥”和其他旗袍店最不同的地方,一家百年老店的岁数和记忆,全在里面。 父女俩的坚持 做旗袍就只能讲究 走上二楼,楼梯口的桌上多了两本荣誉证书。 在“2018品牌杭州·产品品牌评选”中,振兴祥的一件旗袍,一举拿下了“杭货风采奖”和“生活品质奖”两个大奖。获奖旗袍的名字很长,“真丝风吕敷手绣牡丹加长短袖夹旗袍”。 这是一件绛紫色旗袍,肩部和前襟都绣满了牡丹花图案,低调的华贵。 “这件是我们的经典款,卖得超好。”包蕾妍说,只要去参展,我们就拿这件出来。这件旗袍长时间做样衣,除了局部牡丹绣花有点磨毛了,整件衣服非常挺括,没有任何皱巴巴的地方。 “因为它的面料是风吕敷,是一种全真丝的和服绸,不会皱。像这样一件手工绣花定制,一般都要一到两个月时间。” 关于旗袍的价格,我跑这家店的5年来,没有任何变化,最低3980元,最高的13800元,多是传统手绣的旗袍,如果现场量身定做,再加30%的定做费,加起来近1.8万元。 高端,是利民的底气,也是底线。 以前,还有人劝老包“姿态不要这么高”,价格低一点。他很固执,“世界上没有一种衣服像旗袍这么显身材,所以我们没办法将就,只能讲究,只能走老路子。” 除了旗袍,店里还有男士的唐装、休闲装。平时穿得少,一般参加重要会议、孩子结婚,男顾客也会来定制一件。 前几个月,有个老外特意跑来店里,要做一件长衫马褂,特别传统的一扣到底式。 包蕾妍说,其实这种国外客户比较少,大部分外国人不会很讲究,不追求高档位。自从2014年利民全面停止外销,国外订单基本上就不做了,“外贸不会接受高定做订单的形式,他们的订单是走量的,等不起,而我们必须等,又要保证手工的质量。” G20杭州峰会时,利民也曾有意向为夫人们设计旗袍,但最后因为要量身定做的问题,“没有上”,小包笑着说,“照我们的速度,等我们做出来,她们都回去了……”
90后包蕾妍接手“振兴祥”,已经两年多了。 以前聊天,包文其提到过女儿,是学物流专业的,听起来和旗袍、服装没什么关系。而且在这个旗袍早已退出日常生活的年代,有年轻人愿意接手吗?会接受老爸的“传统”思路吗? 两年前,钱报记者也想过,传承,会不会是这家老字号也将必然面临的问题? 不过,小包虽然是年轻姑娘儿,但在这一点上,跟老爸一样“传统”,没动摇过。 日常一点流行一点 年轻顾客多了很多 这几年国风流行,出现了很多改良的新式旗袍。但是包蕾妍仍然专注于传统旗袍上,立领,一字扣,大襟,传统的款式、规矩一个都没抛掉。“传统不能丢,丢掉了整个韵味都变掉了。” 但小包很活络。比如她拎出的一件灰绿色旗袍,领襟绣了两条小金鱼,低调文艺,又有画龙点睛的小亮点,价格也比大绣花便宜,在4000到5000元之间。 小包说,这件一直卖得很好。“绣花不是每个人都喜欢,有点隆重,还需要打理,穿得也要小心,碰到尖的东西,比如戒指上的钻,容易钩丝。” 所以,店里现在出了类似灰绿旗袍的日常款,没有大面积的绣花,只在领口绣一点小花。 新品旗袍中,我发现有好几个今年很流行的颜色,比如藕粉色、芥末绿。“对,今年流行带一点点灰调的。” 包蕾妍又拿出两件今年十分紧俏的镶拼旗袍,一件雾粉色,一件宝石蓝,前胸和衣摆的大图案是电脑喷绘印花,花样很复古,而肩颈袖口处又是另一种真丝材质,“一个花色拼一块纯色,今年做得很多,几件同款的孔雀绿,已经卖光了。” 包蕾妍发现,这两年比较明显的变化是,十几岁的女孩子多起来了。 “十七八岁的姑娘儿,有的是自己喜欢,有的要出国读书,就会带两件。蛮多留学生来买旗袍,一般是日常款,也接到过绣花的单子,可能到国外要上台表演、演讲,就比较隆重。小朋友学民乐、弹古筝之类的,经常去参赛、表演,很多都会来买。” 厂房和工人 才是老字号最大难题 小包曾经提过,很多外地客户都反映过,不可能每次都飞过来定做,“开网店毕竟是大势所趋。” 如今,她的想法有点变化。“我们没有精力开网店,还是以量身定制为主。” 量身定做,这是个在当下大部分人不会尝试,也没时间没精力尝试的过程——来店里,量身,先打样一个半成品,让客户来试样,再调整,再试样,试到满意为止,才开始做衣服上的绣工,比如镶边、绣花,然后出成衣。如果满意,就拿走,如果不满意,再修改。不厌其烦的过程,保证的是你穿得合身、舒适,没有疙疙瘩瘩。 “像年轻小姑娘,喜欢贴身的收腰款,显身材。年纪大一点的客人,喜欢相对宽松一点,穿着舒适。但隔着网络,我没办法给你量身,只能卖成衣。所以网络对我们来说,不是一个特别适合的平台。” 而担下重任的包蕾妍,心里倒是真有两块石头,厂房和工人。 “工厂一直是租的,我们还是想买下一个地方,租地方总是不安稳,每次搬家都很累。比较尴尬的是,我们厂里都是做手工的老工人,都是老杭州,在市区才方便,所以一直没找到合适的。” 厂里过去曾有五六十名一线员工,但因为频繁搬家,损失了一半。现在,老工人还是四五十岁居多,只有十几位,年轻人只有她一个。“肯定要招新人,工艺要手把手教,但现在年轻人愿意做手工业的比较少,大家都想坐办公室。” 记者手记 既然做了旗袍 就不担心数字 第十年,我本想做一个大数据,销量、数字,体现一种变化,但我发现,做不出。 “百来件?我也不知道。”在利民,没有数字的概念,不管是艰难的时候,还是平稳上升的时候,在这里都不可能出现一年卖几千上万件这样的数据,也不会大起大落。对工人,也没有量的考核。 小包自黑:“高定手工,不可能追求大销量。不知道的人会想不通,怎么一年就卖几件几十件衣服。” 在杭州,这几年国风流行,旗袍店也开始多了起来,但利民坚持走传统式,用量全部是高端真丝,而很多店更愿意走改良式的路子,旗袍偏向现代服饰,用料也不一样,比如会有涤纶。 包家父女和这个时代的快速化、碎片化,背道而驰。 一件衣服,从老师傅给你贴身打样到最后穿到身上,起码要等两个多月。我们已经习惯的网络式便捷,一秒上万件下单,在利民这里,全部行不通。 “光是量身,就很微妙,每个人量出来的尺寸都会不一样,手有松紧。特别是女孩子,吸气,勒紧,喜欢把腰量小一点,按这个尺寸做出来的旗袍就很尴尬,不会好看。我没看到过你这个人,没有亲手量,肯定不行,不是给个尺寸就能准确做出来的。” 中国人做衣服的匠心、耐心、慧心,都在这一件中国人自己的衣服上。 旗袍可以养出一颗宁静之心,一种离我们已经太远的生活方式,正在回来。 这也是振兴祥从不担心“数字”的原因。 |